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壓五穴、排五臟『毒』」的看法分享
關於網路轉傳照片中的「壓五穴、排五臟毒」,真正效用如何,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圖見文下。) 生命體還是必需靠正常「排泄」來清除體內「代謝後廢物」,否則會出狀況的。 至於「毒」所指為何物? 有必要弄清楚才行。真中「毒」,不是按壓這些穴位就能緩解的。 必需分辨清楚才好。 而從傳統中醫學角度而言,有「正氣」和「不正之氣(邪氣)」之分。 正常情況下,人體正氣能發揮作用而維持身體藏府功能運轉, 該排濁、泄穢的,它自會運作。 然而,一旦發生病狀(邪氣偏盛)時,傳統中醫學術的處理方式,是在評估病家狀況後, 擬定出治療原則: 扶正或袪邪、或同時兼顧等。 在疾病狀況下, 「為邪氣找出路」就成了傳統中醫臨床醫家思維的重點: 或從汗出(汗法); 或從大、 小二便而出(瀉法、 利法); 或從口而出(吐法); 女性仍有月訊的,還可多一條途徑:從月經而出。 然後,期望這些途徑提供邪氣出路,不再據在體內,增加身體症狀致反覆難癒。 對於更危急重病的,如疫癘、肢體折損,或是「毒物」入侵...等,則這個「讓邪氣有出路」的治療大原則, 仍然是處理的指導原則,不過,方式上,會更強調快、準、急症處理,期盼適當處理後,能緩和病勢,以「留人治病」。 提供看法如上,供諸君參考思維一番。 屢費唇舌,嘮叨地唸一下「傳統中醫治療觀」的經。 莫怪、莫怪! 照片出處: 友人網路轉傳。
讀古醫書隨筆: 民國.彭子益與清.黃元禦
再複習民國初年彭子益先生所著《彭子益醫書合集》(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8.07. 初版)下篇中, 提及的"藥性讀法"建議(見該書第825頁.): 應以清.黃元禦所著醫書之《長沙藥解》及《玉楸藥解》二書為主. 該二書對藥物編排法為--"中土藥-->木氣藥-->金氣藥-->火氣、水氣藥-->其他類藥", 以成系統. 彭子益先生之生命醫學學術主張, 是以"河圖圓運動"為中心, 在整個的生命氣機圓運動中, 以中央的土氣為樞紐, 主導著東升西降、南浮北沈的全體氣機運動, 由此而認識生命體的生理病理等學術理論外, 並指導臨床的病機診斷, 治療方法確定, 及處方用藥及食療養生等的實際操作和運用. 以下圖示, 圖1為原始河圖, 圖2為節氣五行氣機升降簡明圖示 圖1: 河圖, http://www.twce.org.tw/members/01361/Fate/02%E7%AF%89%E5%9F%BA%E7%AF%87/%E7%AF%89%E5%9F%BA%E7%AF%87-2.2%E5%A4%A9%E5%B9%B2.htm 圖2示: 節氣五行圓運動簡明圖, 彭子益醫書合集, p.9 . 而黃元禦先生所主張的"中土脾胃為主"的學術見解, 以及對中藥藥理的認識、解讀和運用, 係以漢.醫聖張仲景之《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中所載處方為準則, 去論述各藥機理, 並回歸到以中土脾胃為中心的氣機升降樞紐上來. 並以河圖架構去編排其藥解二書的. 圖3示: 黃元禦中土脾胃氣機升降圖, 來源: http://aaaaaa2307.blog.163.com/blog/static/9199005020134252443795/ 故彭子益先生才始終肯定地推薦:“…惟黃坤載(元禦)八種之《長沙藥解》,就傷寒金匱之方, 由河圖的圓運動, 解出之原理…讀本書(指彭子益醫書合集)處方篇後, 再讀長沙藥解, 無不歡欣鼓舞, 相慶得升仲景之堂也! 由傷寒金匱得到藥性的根本認識, 根本穏定之後, 再參看各家之說, 自能妙於化裁, 而又能滴滴歸源, 此讀藥性之唯一妙法也!” 下二圖示, 圖4為營衛三陰三陽升降失和圖, 圖5為調營衛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