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陳師公 潮祖先生(1929.02.12 ~ 2018.11.21.)

之一:跟診記 (1998 ~ 2001)
中藥鋪坐堂診間。
鋪面老闆娘叫了號,患者起身而來。
師公稍點了頭示意,說:請坐。
患者(逕自坐下,雙手擺桌上一攤) 把脈吧!
師公,沈穩地坐在竹診椅上,眼光柔和但篤定,回覆道:慢來慢來!我們可不是跑江湖的郎中啊!您沒見我四週坐得這麼多學生,有本科,及碩博士研究生在跟診著,要照規矩來:望切,四診一起合參才行。請先報上來您的名字出生日期;然後,再說出您的症狀,哪裏不舒服呢?說完了,我們最後再來把脈。
患者(有點不好意思),回答說:是的是的,應該如是。我叫陳柯,1942年秋末出生的,今年56歲。這幾天覺得像是感了寒了,自己到華西醫院看病打針,拿藥吃,花了近百元,可是覺得沒效,而且,反而增加胸悶咳喘,夜裏老是咳不停地,大大地影響了我的睡眠。
師公問:還有其他不舒服嗎?
患者回答:嗯,還有就是,仍然怕冷,頭暈暈重重的,腦袋昏昏沈沈地,沒精神。
師公:還有嗎?
患者:這樣就夠多了,不是嗎?難道要從頭講到腳,全身不舒服症狀都要說嗎?
師公:就是囉。如果,您能說得更徹底更仔細些,就對您的病情診斷會愈有幫助的。我們中醫強調的問診十問歌內容,就是如此,從頭問到腳;而且,對小朋友和婦女朋友問的內容還不一樣呢!」「您還有其他不舒服症狀嗎?」
患者:哦,是這樣啊,真是仔細。」「我還兼有肩膀和腰背部痠痛,小便也不太順暢。胃口還好,但大便有點不好解,但不是拉稀。剛剛說了頭暈暈的,走路稍有不穏。嗯,怕冷,還是怕冷,老是穿不暖似的。
師公:嗯,剛才說了怕冷了,現在又強調了一下。還有其他的嗎?
患者:沒了,就這些了。
師公:好。(轉面對我們跟診的學生)說:這是一般對患者的簡要問診方式。臨床時,一定要先問診,才能從病人哪裏蒐集到患者的主訴主要症狀和相關症狀。經過清朝陳脩園先生整理自明朝醫家張景嶽先生的十問歌內容很重要,一定要確實執行哦!千萬不要一上來,就自己先把病人的手拿來,把起脈來。
師公(轉向患者):好,現在,再請您先把舌頭伸出來,正面和舌下都讓我們看一看。這是望診很重要的一部分。然後,再請您依次把左手擺在脈枕上,等我把完左手,再把右手放上來。」「除了我把脈之外,我們的這些本科、碩、博士生,也需為您把脈,請您配合,也是您今天來診的福氣哦,這麼多準臨床醫生,幫您一起看診。」
患者依照指示,先後伸舌並擺放左手和右手。
師公花了約五分鐘,把好了脈,眼睛稍微閉了一下,沈思起來。
這時,患者突然還要插嘴,師公阻止了,說道:現在是我的辨證思維的關鍵時間,請您先不急,不要打斷才好!
患者趕忙連說抱歉而止。
在此等待師公思維診斷的同時,我們跟診者趕緊利用時間,一個個將病人的雙手,左右輪換地,把著脈記錄著病情。
師公在沈思後,告訴患者及諸學生說:陳柯先生,您這個脈象,仍是浮滑中挾帶點弦象,尤其表現在右手寸脈上;舌頭整體還偏淡色微胖舌,帶水滑薄膩苔。四診合參辨證結果,中醫診斷得出的病機分析,是屬外感寒邪,而素體有寒飲,病後又經他醫治療未妥,造成寒邪外束未全解,而內飲蔽肺也更趨明顯,以是有這些反應症狀和體癥。辨證證型為:外寒裏飲證。中醫治法當遵雙解表裏,袪寒化飲為宜,選方以傷寒論小青龍湯為主。
「好了,我們有了辨證結論,找出了目前的患者病機,而論治的治法、處方也就相應產生了。藥物組成如下:麻黃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五味子5克,乾薑10克,細辛6克,半夏10克。原方没有杏仁,我們再加杏仁6克,以加強利肺化痰。先開3副藥,水煎服,一日一副,每日三次,飯後半小時服100至150毫升。等三日後服完,再來看一下。」
患者:好的,謝謝陳醫師。
老闆娘對病患說:藥包好了,總共15塊錢。
患者:哇,這麼便宜。謝謝。帶上了藥包,離開了診間。
……
上述廿年前的場景,卻仍然如早晨清新微涼的空氣一樣,令人清晰難忘,晃如昨日。

師公一生學術成就及專注處,就在整理並揭示歷代中醫方劑中所蘊藏的學術寶藏:中醫臨證的「病機治法處方間的機密聯繫。他老人家持續地投入了五十多年的歳月,著成專作,其中以中醫治法與方劑一書(已出至第五版,中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更是他一生的學術成就代表作。該書內容,有如浩瀚中醫學海中的指南針,令學人閱後,能執簡馭繁,直探中醫學術驪珠;以及發揮古意創新學理,促進中醫藥教育的推廣和臨床運用,造福千萬學子。而此書的國外翻譯本,也對全世界研究中醫藥學術的一流人才,起了中醫經典知識授受的影響作用
師公在19914月,獲中國中醫藥管理局選定為500帶學術繼承人的名老中醫之一;並在1992年,獲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對中醫藥學術有特殊貢獻者,並享政府特殊津貼及褒奬。


之二:追賢錄(1976.6. ~
宋師畢業了!除了優秀成績外,也獲得了當時期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生中的四大才子之首的名號。然而,沒有特殊人事背景的他,與同期畢業者一樣,遵循學校人事管理單位分配,領著家人,已往被分發的城鎮單位而行。
行至途中,有人趕上前來:原來是陳師公!他帶來了親自向學校領導力爭後所批准的應聘書,興緻勃勃地,邊說明邊動作地,帶領了宋師一家人,返回到成都。並在隨後,如父親般,協助宋師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投入教學後,在生活上與工作方面兩兩安頓的事宜。

師公:他,(宋興),是位很難得的中醫人才!從中醫藥學術教學臨床研究等各方面的客觀評價和實踐表現,以及對於中醫藥學術的熱愛,都在在證明的確如此。而且目前,我們學校的中醫基礎學院,也亟需要有整體高質量的綜合學術精英,來加入日漸加重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師資之林,讓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藥教育,能繼續傳承和推廣到下個新世紀才是!」「如果,這樣的人才,因缺乏各種有力人事背景緣故,而遵照一般學生畢業後即分發單位報到的原則,遠赴其他城鎮落戶報到,以他能力,雖能立即上崗行醫坐診,造福鄉里百姓,完成學校教育培養的目的;可是,這卻是因小失大的用人策略。反之,將這樣的人才留校任教,投入教學行列,以培養更多更佳資質的下一代中醫藥工作者,才是最佳人力投資啊!

宋師興先生在19914月,被選定為師公陳潮祖教授的學術繼承人,並利用接下來三年多的光陰,從事名老中醫陳師公潮祖先生的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並於1993年獲四川省繼承論文優秀奬,在1994年圓滿完成出師論文,並於1995年代表四川省學術繼承人赴北京參加出師盛典,作大會交流。所著的17萬5千字論著:臨證解惑:陳潮祖教授學術經驗研究》,以及22萬5千字的《陳潮祖臨證精華》,先後交由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陸續出版。
宋師在2017年,正式自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博導師職位,圓滿退休,曾教育國內外學子無數,且其中大多數已皆在各中醫藥工作崗位身居要職,延續著中醫藥學術及臨床工作的傳承和開創。


之三:謝師宴(2001.06.
總算交差完成了學習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了
原本還以為無法完工的,多虧有宋師代為奔走游說,否則,作為當屆碩士畢業生最後一位交出論文的臺灣學生而言,還真不知如何是好。想想,當初以港澳臺學生高分錄取進來,總不能讓導師丟失面子!
論文醫理真傳》、《醫法圓通的學術本旨及運用要點研究題目,是在跟宋師商量後,選用《清代醫家鄭欽安學術經驗研究》的;宋師本意,是以鄭氏醫書中,關於特定篇目的主題(如:《醫法圓通》痢證治法辨疑)加以演論,然後,匯編成論文。豈料自己一投入鄭氏著作研讀後,竟然迷入了他的整體學術體系論說之中,久久沈思後提出:以介紹他的整體學術經驗為題,作為學習挑戰,也比較覺得能符合自己主修的「明・清時期醫家學術經驗研究」的學習主軸。在加緊趕工之下,一直到宋師見論文稿件並斟酌後,建議停筆加以完稿為止。如此,才成了交稿最遅的一員!
答辯順利通過後,宋師特邀陳師公一起赴謝師宴,真是感到成就與光榮。待諸人坐定後,同教研室的馬老師說趣道:外人如果不從學術傳承來看,光從外表看這老青三位坐一起,一定也猜得出來,他們是師徒三代:他們三人共同特徵,是童山濯濯的智慧圓頂啊,哈!引來宴上眾人一笑,讓用餐氣氛愉快不少。

2012年春天再訪蓉城時,宋師引領去見師公。竟不知此次,遂成了與他老人家最後一次的見面了。


序曲:(2018.11.23.
2018年感恩節前夕,旅美期間,傳來惡耗;
1998年親炙坐堂診,依稀耳提,如歷目前。
明師仁者,自號六愛主人,
治法方劑,即成世紀絶響。
法身慧命代傳中醫學人,
終生受用領納中醫至寶。
敬吾 師公陳公潮祖
一世醫家,
終身俠者!

受業學孫 陳建明(明魚)敬表並哀。
時2018年11月23日美國華盛頓州斯伯肯市客途中


相關引文及照片資料: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方微信發文:

1121日下午,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成都中醫藥大學陳潮祖教授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師生聞訊,沉痛悼念。」

獲安堂微博:宋興教授介紹

中醫治法與方劑》(如照片)
臨證解惑:陳潮祖教授學術經驗研究》(如照片)
陳潮祖臨證精華(如照片)
鄭欽安醫書闡釋》(如照片)
*論文「《醫理真傳》、《醫法圓通》的學術本旨及運用要點研究」(如照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古醫書隨筆: 民國.彭子益與清.黃元禦

輕如羽, 重如山 Lighter than the Feather, Heavier than the Himalaya

「壓五穴、排五臟『毒』」的看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