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效若桴鼓”—罪(效)證確鑿?! A Case of TCM Efficacy—Guilty as Charged?!

1.       效若桴 (古稱 "鼓捶"為桴, 音 "")”, 意謂 "效果顯然確切, 如鼓捶撃鼓, 鼓即有聲, 如響斯應", 也就是臺語所說 "控著有聲"是也.


2.       (庚寅2010)年十月初, 由一則臺灣桃園地方報導開始: 某六十六歲中醫師因其治療後之治感冒,退熱療效 太好、太快了”, 反被其患者向衛生主管機關 "告發"乙事. 並查出其使用中藥中, "含西藥解熱之成分"; 據該醫師稱辨並無添加, 恐為上游製藥供應商所加; 而檢查單位將再進一步調查云云.


3.       有如此療效, 其醫技及臨床診治, 已直逼古人神醫境界, 應當製贈扁額 "扁鵲再世,天醫星下凡"…等等才對, 而反遭患者告發? , 究竟是何理???


4.       中藥製劑添加西藥乙事, 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但是, 每次將這種報導再次炒熱, 如同在傷口時時撒鹽一般, 媒體究何居心? 或者, 背後有相關單位支持及指使? 再者, 這則訊息來源及可靠性如何, 也没有再有相關後續報導, 豈非存有譁眾取寵之意? 然而, 僅限於 "地方報導", 而不是上了全國消息, 是否意謂主管單位已對中醫藥行業 "手下留情", 不過分大事宣揚, 令其再致一敗塗地?  另一方面, 各相關中醫藥單位, 或是中醫藥學術界或臨床界知名學者專家, 却没有任何跟進聲明澄清, 或支援該老中醫之報導, 却又是可憐……等等.


5.       隨舉市上各種OCT櫃上販售藥品中, 中西藥結合現象頗多: 如某藥廠”XX日月X傷風, 內含漢朝傷寒論中複方之一的葛根湯加人參”, 及摻合止痛解熱之化學西藥Acetaminophen, 和咖啡因等等*, 却是公然有衛生核準批號, 而且已行銷多年; 再如, 各醫療院所隨手一開之甘草咳嗽水”(Brown Mixture or Brown Tincture)**, 不僅有中藥甘草成分外, 也混入其他化學西藥, 更有添加 "罌粟殼" 等嗎啡類鎮咳藥***等等, 舉目皆是. 為何没有人去告發??





6.       該報導中之年逾花甲近古稀之老中醫師, 何苦作如此之事? 試著推論其原由: 一者, 也許是實在没有臨床療效, 無法維持基本病人數, 以達日常之損益平衡診所收支; 為求療效, 不得已也; 二者, 實在是醫療院所林立街頭巷尾, 競爭激烈, 為出奇兵取勝, 乃挺而走險, 選了險棋, 不得已也; 三者, 另類見賢思齊”, 既然大藥廠製藥都能"中西合璧"地製藥了, 而臨床門診醫師處藥, 甚至中藥西用, 或中西雜混用藥等現象, 本就思空見慣般尋常, 為何不能搭共同"中西醫結合"列車, 同為羣眾服務云云; 大家都如此, 那能落伍?! 不得已也!?......


7.       此則報導, 傳達了一般大眾病患對傳統中華生命醫學的質疑和不信任, 乃至傷害, 莫此為甚! 很多人常講: “名醫名師難遇先生緣, 主人福”; 現在, 可能要改為: 專業高明醫家雖難遇, 專業明理的病家更難求! 一般人無心之失, 累積眾人共同之過, 則其力量真是無法抵擋了.


8.       嗚呼哀哉! 如此現象, 由來久矣! 有其歷史發生背景和演變過程, 及政治因素, 乃至文化傳承及推廣等等問題, 非三言兩語能道盡的事; 為何仍要螳臂擋車, 作此無意義語哉?......實則不得不嗚, 以平胸中之不快啊!


9.       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祈願所有有心於推廣及維護傳統中華生命科學相關臨床及學術研究工作者們, 能順心如意, 多值善緣, 多遇高明病家或研究案例為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古醫書隨筆: 民國.彭子益與清.黃元禦

輕如羽, 重如山 Lighter than the Feather, Heavier than the Himalaya

「壓五穴、排五臟『毒』」的看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