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餘話:略談中華傳統生命醫學識機、用機、調機之辨證論治思維 After thoughts: A brief on TCM diagnosis & differenctiation

所謂“理不明則行無(少)功";依佛家所見之“八正道",也首要建立“正知見":為與奇摩網部落格惑學齋主人學兄分享, 關於中醫治病第一大法--解表法,但却行文一二行後發覺,其中有不得不理明前後之必要。並且,若欲要進一步提高並掌握中醫臨床診治“表證”的解表大法,乃至處理各種病證相應的不同治法的運用和掌握之前,仍是需要理清思路和明瞭其前後邏輯因果的,故乃略論本文。
以下所論,雖或可能對閱者已是老生常談,但若能稍助於事理辨明者,則請事斯語如後:
一.中華傳統生命科學的對象,一直是“人--或者說是活的生命體"(現代有從事中醫藥針灸治療貓犬等寵物疾患的);而此生命有機體的種種能見、可見、乃至未見的病象,不論是症狀、體癥,或是現代臨床檢驗值…等等,却僅僅是此生命體在受到各種“致病因素”影響、並與之互動下,所反應出來的表象、標象,比之如樹木之末端枝葉,因內外因素干擾而動、而萎、而落…等等之象;而機體本身整體因之而成的複雜相應變化,却是為醫、研醫、明醫者, 所要著力之處,是根本,是中醫藥學說(陰陽、五行、藏象、經絡、氣血津精、運氣學說等等)所關注者;所謂“治病求本",本於此也!
二.不論是依內經 “外由孫絡、血脈, 內及經絡、藏府”的 “皮、脈、肉、筋、骨”發展變化認識, 或依仲師傷寒六經辨證學說解析, 抑或是後期之各代醫家逐漸繼承發展, 並補充完善的各種辨證論治思維方法和技巧,如 “藏府經絡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衞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運氣學說辨證",以及現代各種因科技方便發展而出的,所謂量子科技之“能量醫學"技術和相關儀器設備等,均是可以用來助益吾人在理解此生命體的各種知識、方法和工具;而且,目標無他--要將吾人思維及目光重心,鎖定在這根本的生命整體的相應變化上!
三.以歸納擅長的中華文化,運用到傳統生命醫學上,便將這相應的變化,稱為“病機"(現代或有稱為“病理機轉"或簡稱“病理"的;但吾以為“病機"所含之義,更廣且貼切,更適用於此生命醫學所論和運用範圍);所謂“機",指各種人、事、物、象在“似動未動"之時;在這事物萌動之先,若能掌握並運用到“機",則整個事件演變過程,即可為之不同;因此,“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之處,便在這“識機、用機、調機"之上,以達所謂“四兩撥千金",“不戰而趨人之兵"之境界;上述的各種歷代大家所研用之辨證論治方法及技巧,都可為吾人所用並助吾人以識病機、明病機、調病機和用病機!
四.臨床四診及現代醫學檢驗值所蒐集的症狀、體癥變化和數值改變等,都是反應此病機之眉目--放諸細部,則成症、癥、值,返歸全身,則貫以病機!學者所學及應用者,就在這如何“貫以病機"上,並能反之,用此病機解釋這局部症癥值的變化。如此反覆的思維過程,及其掌握及運用,便是決定醫家高明所在!
五.有了病機,則治則、治法,乃至相應處方、用藥、針灸選穴、推拿按摩手法、護理要求及養生建議和醫囑…等等,便有了應用依循準則;而其中,對方藥加減、服法食療及配穴和運針手法等的取捨…等等臨床應用及掌握的技術部分,也就能作到“心中亦了了"了。至於該選何方何藥,該取何穴用何手法,該吃啥該忌啥…等等細節運用問題,則是日起有功的“日日勤拂拭"的功夫和練習問題,非本文所能一概貫之的了。
謹略論如上,希望能藉此而抛磚引玉,共同專研這"辨證論治"之學習。並
感謝閱讀至此。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古醫書隨筆: 民國.彭子益與清.黃元禦

輕如羽, 重如山 Lighter than the Feather, Heavier than the Himalaya

「壓五穴、排五臟『毒』」的看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