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4的文章

「寒濕外束, 春陽內浮; 氣滯虛餧, 痰食瘀熱」的病理解釋及狀態處理建議

甲午2014年立春後, 北臺灣反轉寒、濕陰冷; 這段期間, 感冒後: 發燒惡寒不解、頭暈脹悶、目紅赤痛、耳鼻塞滯脹痛、咽乾喉痛聲嘶、咳嗽痰喘、周身痠痛莫名、四肢筋骨不利、皮膚癢疹遍處、心悸胸悶脹痛、腹脹吐酸納差、大小二便不調、睡眠寤寐難安; 甚或素有癲癎屢發不止, 狂症躁鬱反覆不寧...等等諸身心症狀, 怎麼辦??...... 從天候而言, 由春節初五前的陽春氣暖, 轉成寒冷陰雨; 這時的陰陽反復間, 水火升降相爭, 且臺灣海島型及臺北盆地型地理特色, 助長濕邪趁機影響矣! 又加上時序運轉, 天陽漸回, 這樣的天地情勢, 造成了“寒濕蔽束在外, 陽氣浮動在內”的氣化升降相爭之機了. 就人體而言, 一般人自春節間所攝入的大量肥甘厚味飲食, 也還在體內, 蒸蘊待化; 另外, 小兒幼體及年老體衰者, 還是素有久病者, 體內也會多少挾帶未消未化之積物, 而成“元氣虛怠、痰滯挾瘀”的病理狀態. 這種外在天地大環境, 及內在人體臓腑功能環境的雙雙失衡, 很容易或多或少有了上述的病症產生. 處理方法建議: 一. 首要忌口: 能少食減食, 即少食減食; 換成輕食、暖食; 也要適當飲用生薑煮水代茶, 調和內外氣機; 二. 不要自己亂服成方便藥: 因為各種成方便法, 針對初淺疾病狀態及方便隨時服用而設; 但對此因天地人內外互應而成的膠著病情, 任何單方成法或許有助於一二, 却無法解除病勢打結所在, 反而自己 遺誤病情, 而更加難解了; 三. 趕緊找自己配合的臨床中醫藥研究老師醫生, 或對整體診療有過人的醫護老師診治吧! 四. 對這樣的病理機勢, 傳統古中醫學對其治療大法, 可為: 解表邪散寒濕, 調和少陽以對治春陽之浮動; 內和脾胃運納, 消積流通以復氣機之升降. 至於個人體質及實際病理狀況, 必須由各自所諮詢的老師醫家而定, 做更具體的診斷; 五. 雖說成方驗法不能自行亂服試用, 但針對上述四的治療大法而去選方, 是較可針對這樣的病機狀態的, 便較能對治以緩解, 並爭取時間, 就診於醫護老師; 傳統中醫藥成方可取: 小青龍加石膏湯(解表寒,袪內蘊痰熱化火)加胃苓湯(和中化濕食, 運中下元氣以復氣機升降)為主, 並佐加柴胡加龍牡湯(和少陽化痰滯, 安春陽內浮之勢, 以鎮心神之不安), 應可暫緩上述諸症狀; 六. 趕緊找高明看病去吧!! 希望我們祈禱的“風調雨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