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網路文章: 彭子益學術思想—“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補充
1. 此翁所言, 引經據典, 亦合經意; 然其說最大來源, 却是大陸山西李可老師所推崇之彭子益前輩所著之書--"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諸讀者不可不知. 此書在目前書市上, 至少有二種版本, 在下推薦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本較佳, 共出上下卷二冊, 編整及校對均較精細.
2. 另, 將此文未完之意補上: 據彭子所言,
甲. 甚注重"秋降之金氣", 為一整年之圓運動之起點, 始於廿四節氣之立秋及處暑二節氣;
乙. 中氣在氣機升降中, 扮演極重要角色; 所有圓運動必須以中氣升降為樞機, 才能更好地完成左升右降, 南降北升之四時四方圓運動;
丙. 再細品彭子書中前後所言, 其實, 彭子學術思想, 頗多來自清朝醫家黃元御先生之學術思想; 觀其重中土升降之樞機, 以及建議金匱乃至對本草學習法之文, 均起自中土脾胃相關之章節及藥味, 與黃氏理念多所合拍等等.
丁. 本文中所引之烏梅湯及三豆湯等"暑氣--或温病"之治法及調理方式, 均出自彭子書中"温病本氣篇". 對各種湯品之運用, 有其先後次第, 不可籠統含糊過去, 此文中並未完全交待清楚. 讀者若欲求完整圓滿, 最好逕洽原書為妥.
3. 然而, 整年的氣機升降, 全由”生陽之氣”作主; 若因各種內外環境因素, 致陽氣升降失司, 則相對應引起人體氣機升降之病, 產生相對內則藏府、外則經絡官竅疾患; 此時便須據證而辨, 而護中土以回覆升降樞機之理法, 則貫徹在始終之疾病辨識及治療過程中.
以上. 感謝閱讀.
“原文:
1藥櫃 由 MissC » 2010-08-21 , 17:45
《保健錦囊》夏季陽氣上實下虛 暑傷肺金、引膽火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夏季炎熱與時而多雨、午後雷陣雨的氣候環境,應注意養生調養。中醫師陳逸光在一場養生講座中表示,中醫認為,夏天因為陽氣在上且向外發洩,所以人體的中上陽氣實,而中下部份則陽虛,與暑氣有關的疾病就容易發生。
中醫師陳逸光表示,夏季的特性為炎熱與時而多雨,暑氣持續。所謂暑氣,也就是太陽直射地面的相火應往下降,而尚未下降之氣。人身中的暑氣就是膽經相火還未降入中氣以下的相火,暑氣(火氣)瀰漫燻蒸在地面上,人口鼻吸入,會傷人肺金並引燃膽經相火而造成病暑。
常見的問題除了中暑,還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會精神萎靡、四肢無力、吃不下、排便稀薄、微熱嗜睡、胸悶等,也可能要過了夏季才會好。還有夏季水瀉,主要是因為脾濕胃滯而肺熱有關。以及霍亂,發生上吐下瀉,藉由西醫的輸液及電解質矯正即可改善,中醫也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此外,雖然中風一般較多發生於冬天,但是酷暑易煩躁不安,也易使血壓升高;多汗又可能使血液變稠而誘發中風及心肌梗塞,這類問題族群者都應特別注意調養。
中醫古籍中常提到各類夏季養生秘訣。陳逸光表示,中醫養生調養強調應配合順應四季、氣候環境。因為環境中的環境變化,也會影響身體的陰陽適應。唯有陰陽相應,何乎節氣調養,才能保持健康。
陳醫師表示,中醫古籍在內經提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還有「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志閒少欲,心安不懼,形勞不倦」。
主要強調起居作息正常的重要性,以及情緒的適當調節、精神平穩,也能幫助身體不倦怠、不易感到疲勞。
陳醫師表示,中醫提到的四氣調神,指出「順於四時之氣,調攝精神,逆之則災害生,順之則苛疾不起」也就是必須順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原則生活。
春夏秋冬一年24節氣的升降浮沉對人體都有影響。由於「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就如同太極圖呈現,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應遵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唯有陰陽調和,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陳逸光表示,夏季可多吃些瓜果類,如西瓜、絲瓜、苦瓜,能幫助清肺熱,使肺氣下降;輕症中暑者可喝冬瓜湯、酸梅湯、三豆湯(綠豆、紅豆、黑大豆)或是豆漿加鹽,都不錯。
中年過後應注意養腎氣。陳醫師表示,中醫認為,四季養生方著重「恬淡虛無」、「志閒少欲」、「還璞返真」,還有「人年四十,陰氣自半」,也就是強調生活、作息應簡單、正常;還有,中年以後腎氣漸衰,尤其要注意養腎精陰氣,菸酒等會傷陰的來源應戒除。
留言